查看原文
其他

天天泛读第八期|黑狗闯入小区,被咬伤女童筹款再起风波……

深度营 深度训练营 2024-04-09

2022年6月25日,公众号“看客inSight”的推送《女式内衣流水线上,打工男孩的无欲青春》引发网友关注。有人感叹“少有人将目光投向流水线上的工人”,也有人说“这篇文章反驳了读书无用论”,有人在文章中看到了过去的自己,而更多人透过作者的镜头和文字,看到小镇内衣厂的青年们真实的生存状况。这篇文章首发于2017年,标题是《汕头内衣厂里的打工男孩》

作者陈劲大学学习新闻专业,毕业后选择成为一名自由报道摄影师。他将镜头和文字对准小镇青年的生活与情感,作品普遍关注当下中国年轻人的生存和流动状况。

中秋与国庆双节假至,人们的生活从繁琐的日常中短暂脱轨,跃上万千条不同的轨道……月圆思满,讨论不休,思绪不设限,新闻总是在探索当下与别处。霜降吹来初冬凌乱的寒,遇上心火的热;草木在寒冷中黄落,我们目光向上,极目千里,看万物霜天竞自由。

在社会中寻找反内卷的道路、在家庭中探索独立的界限的年轻人,消失在社会认证里的64岁老人,淹没在被遮蔽的日常里的艺考生;北京认房不认贷39天后,被咬女童筹款200万后......世界的每个节点仍在动态流变之中,一切因果待续。十月,我们试图从新闻报道中,触及本质规律的一角……

以下是来自十二期营员的10月天天泛读——

@全体成员

泛读博览,方能有角度、知温度、挖深度。深度营的成员们,十月天天泛读开始啦!优秀的文章值得大家一起学习,看到好文记得在此分享哦!

              杨笑

这是我想分享的文章——64岁环卫工消失在清晨街头》



这篇文章讲述了一位环卫工在工作期间遭遇车祸离世后,环卫公司却发现公司缺乏她的信息登记。经过调查发现,因为年龄超过招聘限制,这位环卫工借了亲戚的身份证来面试。

作者从肖小玲和耿彬霞两个名字背后的生活为切入点,讲述了两种不同的人生。穿过年龄、姓名、家庭、身份的迷雾,我们跟随对肖小玲的晚年生活的调查,以她为切口,观察了西安近几年以“烟头革命”为代表的文明城市建设措施、城中村征收问题,看到了老年人的就业问题。

“62岁”在我们看来已经是一个年迈的年纪,但出于家庭的经济需要,或是对自身价值的追求,他们依然很渴望一些工作。但大多企业,尤其是体力劳动为主的公司,出于用工成本和担心赔偿相关的问题,对于招聘年龄的上限一降再降。养老保障问题在短期内无法解决,如何为他们提供当下即刻的生活经济来源与保障……我们的社会还有更多需要考虑的问题。

              张娜

《北漂辞职去庙里工作,能解决内卷吗?》


因为“俗世生活”内卷严重,而寺庙的生活“岁月静好”,许多年轻人时常有“只想出家”“以后想出家”这样的想法。在宏鑫的讲述里,寺院也并非真空环境,生死、无常、善恶、美丑、求不得、怨憎会、爱别离等等都可以在这一方天地窥得。寺庙不是躺平和逃避的地方,很多人一边释放压力,一边在努力,他们带着自己的答案来到寺庙,只是出于对未知的恐惧而不自信,或是听多了旁人的指点产生了动摇,而寺院的环境,能够帮助他们内观,来找回初心。               王敉悦

最近“狗”的话题引发热议,这里有一篇相关文章:《黑狗闯入小区之后》

这篇文章主要讲述了黑狗咬伤女童这件事对小区带来的影响。发生事故的小区是恒大房产的二期房,开发商曾经许诺的学校、医院、超市等基础设施都化为泡影,小区的物业常常处于不作为的状态。在事件发生后,不仅小区居民对狗的警惕却达到了极点,管理人员也要求居民必须给狗做登记。这篇报道看似只是在讲狗伤人这一件事,但还触碰到了诸多其他社会议题:对募捐母亲动机的一边倒揣测、无处不在的网暴、恒大负债带来的震荡、混乱不一的犬类管理标准与办法、人性的双标、人与动物如何“做邻居”……

             王敉悦

我还想分享这一篇:《艺考日常里被遮蔽的性骚扰》


在影路,学生们被教导用高级词汇拼凑影评来“装逼”,用不同于传统、蔑视规则、我行我素的行事风格来标榜自己的艺术品味。在这个信息差极大、老师掌握着绝对掌控权和主动权的空间中,作为弱势群体的学生只能依靠传言,拼凑关于杜英哲性骚扰行为的故事。但也有学生在对方的威胁下屈服。更让人难以理解的是,作为女老师、杜英哲妻子的陈昕却在多次骚扰和侵害中成为帮凶。

如此恶劣的事件为什么会在这里发生,并始终被遮蔽?在丰富的采访信息中,作者拼凑出了答案,我们了解了为什么人们会对房间里的大象视而不见。一个杜英哲被拘留了,可社会中还有更多的杜英哲,恶劣程度也不止于此。师生间的权力差距是一场场悲剧中最大的帮凶。透过这个案例,我们也该思考,艺考的主观性、艺考培训的市场化与非官方性是否需要被改变和规范?

             连钰媛

敉悦分享的这篇我也看过!


文章基于艺考机构“影路站台”发生的猥亵事件,反思在艺考日常里被遮蔽的性骚扰。长达多年的性骚扰在什么环境中发生?大家在怎样的权力结构下处于沉默?

17年影路的特点为“装逼教育”,他们认为在影路能够获得优质的影视资源,不仅是艺考的教育资料,更是人脉的获取。在影路的培养模式下,大家在潜意识里会有一种心理暗示,即影路有很多升学的资源,只要你愿意与之利益交换,就能得到。在影路的教育过程中,学生不遮蔽“恋爱”等跳出传统意义上的好学生的习惯,并希望自己这些经历能够让老师觉得自己是特殊、新鲜的。在艺考机构与在普通的学校完全不同,大家会依据阅片量去进行“隐形的鄙视链”。

王敉悦                    

我想分享这篇财经方向的文章:《北京认房不认贷30天后》


今天分享的报道是关于北京九月初颁布的认房不认贷政策对楼市影响的。在整个经济形势下行的背景下,一线城市楼市遇冷,北京的认房不认贷政策也正是在这一背景下为了刺激楼市而出台的。

这篇文章中有很清晰的三个板块:买方行为、卖方行为和买房观。对于买方而言,认房不认贷意味着无论是否有过贷款记录,只要家庭名下无房都可以按照首套房35%的首付比例购买房产,而按照此前的规定,只要有贷款记录或现房,在北京购买二套房的首付比例不得低于60%。首付比例的降低无疑刺激了有买房计划的人,即便是还在观望阶段,也在政策出台后抓紧上车。对于卖方而言,政策出台后购房需求增加,更有利于房屋出售,并趁势提高售价。中介在此过程中也闻风而动……

虽然作者在开头将文章主要人物定义为“接近楼市的普通人”,但正如评论区所说,这样的动辄拿出几百万买房的普通人对于大众来说还是遥不可及。这也说明,北京楼市政策的调整针对的是有能力买二套房的人,并不能让没钱买房的人乘风而起。尽管如此,在阅读中也还是能从词句中感受到强烈的紧张、迫切和对未知的担忧。而这次波澜虽然还在继续,但总会回归平静。          庞少博                     

这是我分享的文章:《俞敏洪盯上了山姆》



东方甄选计划推出付费会员服务,学习山姆模式,通过自营App提供优质内容和高品质商品,以提高用户转化和品牌影响力。然而,东方甄选仍需解决自营产品的差异化和品牌建设的问题,以及应对抖音流量下降的挑战。东方甄选正努力戒掉对抖音的依赖,通过多平台发展和自营App建设来实现品牌的长期发展。

 

杨笑                  

《被咬女童200万元筹款风波:大病筹款平台再遭质疑》


恶犬伤人事件后,女童家属在筹款平台轻松筹上发起目标金额为200万元的筹款项目,用于女童的治疗。在短短5小时18分钟内,8.7万名爱心人士完成捐款200万元。但很快,此次筹款就陷入捐助金额和资金用途的争议中。

对于这一筹款事件风波后,是大病筹款平台的又一次信任危机,监管缺位之下,这类筹款模式仅仅依靠行业自律,在实际操作中仍面临许多待解的难题。

文章从还原此事件的筹款经过为切入点,并调查在轻松筹平台的发起筹款流程,发现筹款管理平台中的对患者信息真实性审核、数额限制等多方面,都是处于尴尬的自我约束中,绝大部分依靠行业自律。最后加入了学者的观点,指出这种行为正是由于政府部门无法完全解决大病问题,个人才诉诸互联网平台。如果民政部将来有了指定的筹款平台管理机构,明确了资金的设定标准,未来仍有许多问题等待解决:如何使医院能够为家属出具资金的使用证明,医疗行业数据信息如何打通,以及如何在不涉及病人隐私的情况下调取有效的医疗信息……

                 王敉悦

《与熊猫为邻》


四川的平武县有着“天下第一熊猫县”的美称,县内的老河沟村连接了多个自然保护区,这里曾经有天然林场,是野生动物繁衍的佳地。在过去,村里的村民们靠山吃山,以猎杀珍稀动物为生,打猎的教育是从娃娃抓起的。在相关保护法律颁布后,这里变成了“寡妇村”。

改变是从设立新的保护区开始的。一开始,保护中心并不知道怎么引导村民不再打猎。他们尝试过改变村民的生活习惯,帮助他们发掘新的营收手段,但效果都不显著。“成为邻居”是一条需要不断探索的路。后来,保护中心开始与村民们做朋友,走家串户、互帮互助,副主任有时只需要在村民家里走一圈便知道最近有没有打猎。不过,最关键的还是联合原住民,共同保护。于是,原本的猎户成为巡护员,协助保护中心发现野生动物,在这个过程中既发挥了自己的优势,又获得了维持生活的收入。

现在的老河沟村及其扩展地区在野生动物保护上已经成绩斐然,俨然成了野生动物的家园。不仅是因为村民们学会了如何与熊猫做邻居,也是因为保护中心学会了如何和村民做邻居。

 

              张娜

要说吃菌子,云南人可是专业的。这里有一篇关于菌子的文章,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蘑菇热的夏天过后,菌子哲学带给我们哪些启发?》



夏天吃野生菌几乎是云南人每年必做的事情,而近年来,云南野生菌迅速出圈,成为了大众热议的话题。

菌子带给人的体验不仅仅是自然之味,还有其背后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在这篇文章中,作者从菌子的生物进化,菌丝网的原生互联,蘑菇医学再到蘑菇与人类,讲述了菌子对于地球和人类的重要价值。在最后,文章推荐了《末日松茸》,这本书提供很多关于菌子与人类社会的讨论,启发我们投身脚下的土地,重新思考与诸多生命网络的关联性,以及人类的存在。

对于云南人来说,一朵小小的野生菌承载着太多的意义,或是对家乡的独特记忆,或是云南人的生活哲学等等。感谢菌子,让我们思考人类与万物的关系,也让我理解和认识自己的家乡。

彬祺                 

我也来分享一篇文章:《一些看似独立的年轻人,如今却越来越离不开父母?》


社会转型强化了中国家庭“亲子一体”的情感结构,代际互助传统表现出强大的韧性,代际纽带仍然发挥着安顿个体生命和激励日常生活的共同体功能。

子女一旦不再结婚生子,很难与父母真正和解。很多青年是在自己结婚生孩子之后,才和父母达成精神上的和解。如果他没有做父母,很难真正理解父母。当下青年人中兴起的自愿不婚不育文化,是中国家庭目前在社会转型中面临的非常大的挑战。政府层面支持婚育,除了给钱,给时间,还有就是价值层面需要更多地引领,让大家对婚姻制度、亲密关系有更多的理解,对个人的道路选择创造更多的可能性和空间。

中国的家庭主义,就是亲子一体的状态,在生活支持方面有很强的工具性功能,能够为落入贫困、流浪的青年人托底。但现在已经到了21世纪的第二个十年,更多是精神上的压力,给青年发展上的压力。

“全职女儿”、“寄居单身”等现象不一定全是消极的影响,但是一定要意识到不能一直这样,价值来源不独立的话,自我效能感很低,从心理健康上看也绝对不是一个长久之计。

社会的极大进步,让生存几乎已经不再是问题了,现在年轻人才会想“我不要将就,我要追求我自己最理想的那个状态”。但消费主义与网络文化只能满足人生理上的刺激,激发人的欲望,这种欲望会让人暂时的兴奋或者满足,但是它能不长久地支持生活。

原本我们设想的是,随着现代化的发展,教育程度提高,婚姻将会是是自由恋爱模式。但是现实并非如此,恋爱是恋爱,但是婚姻的话父母安排挺好的,父母在子女婚恋决策中的作用在上升。 

杨笑                  

《最爱的人走了,要怎么告别》


生和死像是一个硬币的两面,非此即彼,水火不容。讨论死就是悲伤与哀愁,近些年来有关死亡教育的讨论越来越多,越来越意识到我们主动的面对死亡不是一种杞人忧天,而正是一种教育,让我们如何更好的活。

对死亡的教育是生者的救赎,是生者愿意放过自己的一堂课。文章的作者在开篇说这个故事绝不仅仅只关乎死亡,从面对亲人的死亡,到家人的心灵的浑浑噩噩,再到参与安宁疗护,见证如何关注患者在生命的最终的体面与幸福感,最后到个人与死亡的和解。徐舒的自我教育历程,给我们打开了一个新世界的大门。

              杨笑

我这还有两篇关于用脑机接口治抑郁症的文章:


1.《当抑郁症患者脑中被植入机器

2.《瑞金医院用脑机接口治抑郁症,这23名患者怎样了?


今天分享的是上海瑞金医院所展开的利用脑机接口dbs进行微创手术来治疗抑郁症的临床实验情况。这是全球首次使用具有脑机接口功能的脑起搏器,多靶点联合刺激治疗抑郁症。文章介绍了国际类似的实验和治疗方式、医学历史上的案例结果,以及此次实验中许多患者的体验和改变。截止目前,至少已有23位患者完成了治疗,抑郁状况平均改善60%。 

像飞越疯人院电影里那样,以手术的形式去处理大众观念中涉及情绪、心理、精神这种非生理性疾病,公众对其难免会忧心其中涉及的伦理问题,除了新技术带来的治疗以外,是否会成为人类打开的一个潘多拉魔盒?

对此,作者讲述了难治性抑郁症患者的生活境况,以及医生对于这一技术的阐释,“电刺激是让患者恢复恰当的感知和反应能力,而并非控制情绪。很多难治性抑郁症患者已经丧失情绪,对外界发生的一切失去反应,植入电极治疗是为了让他们能够恢复对情绪的感知。”虽然抑郁症进入人们视野已经很久,但公众对其仍然存在很多误解以及无知。这篇文章是对抑郁症的重新厘清,也是对科学知识的科普。



-END-

十二期统筹 | 邓蔚楠 姚欣言 王天越值班编辑 | 陈雨亭运营统筹丨梁   栋 温泓烨运营总监 | 胡世鑫


 推荐阅读 

[1]正面连接罗镇昊:五线摇滚青年的写作之路 | 写作者手记

[2]在9.9元一杯的时代,我们为什么还需要独立咖啡店 | 社会观察
[3]调查记者李微敖:有限空间内,做记者仍大有可为 | 记者手记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